返回

重生之赵小涵向前冲[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 3 部分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舞足蹈的,不由大感有趣,难道今年的比往年更有趣。还是往年自己忽略了有趣的东西,再去瞅瞅?于是互相一对眼,也都来了兴趣,就又一起跑过去凑热闹去了。结果看过了以后,觉得和原先自己看到的也没什么两样啊,由此证明,小涵同志是个讲故事的天才,把一众自诩聪明的大银给忽悠了,这是众大银最后看过后得出的结论。不过也是有收获滴,那就是,过去的时候正巧维族人当天收割的小麦都脱完粒了,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小麦拉过去,利用剩下的时间把粒脱了。

    第一卷 第十三章 亲历洪水

    小涵回来的日子是充实的,每天除了跟李苏阿姨学习,就是四处转转熟悉周围的环境,小涵可是知道新疆盛产和田玉的,虽然现在居住的是叶城,可叶城是紧挨和田区的,况且小涵记得叶城也有和田玉老坑来着,自己现在小,不能去收购,闲着没事的时候勘察一下地形,捡两块总行吧?她也不是没想过和爸妈知会一声让他们去收和田玉,可想了一下实在是不现实,对于怎么说服爸妈,小涵是没把握的,估计就算小涵跟爸妈说她是穿回来的,后20多年的事她都清楚,爸妈也会觉得她在说胡话,因为赵爸赵妈都是无神论者,跟本就不信这些东西,你要这样跟他们说那纯粹是找扁呢。所以只能靠自己的微薄的能力,赚一点是一点了,不过她也不是没收获的,这些日子她也找到了有几十块籽料。至于存放在哪儿,那还用愁吗?别忘了小涵可是有储物手镯的。

    对于怎么辨别玉石籽料小涵前世是跟朋友学过的,小涵的那个朋友对翡翠玉器是情有独衷,巨有研究的。小涵受她影响,对翡翠玉器是多少懂得一些的,由其对于这种籽料,小涵的那个朋友曾经去新疆购得一小袋子,记得小涵当时看了,懊恼得不行,为啥,因为那就是自己小时候玩的石头而已。现在有机会重来,小涵可不要再懊恼了,要知道在后世,没钱干什么也是不行的。要让家人幸福,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天,小涵正在外面的小河边寻找石头,说是小河实际就是一干涸了的河床而已。突然发现原本阳光灿烂的天气竟然Y了下来,小涵不由的奇怪,难道这是要下雨?要知道这在南疆可是很难遇的事,一般也就是一年象征性的滴几滴雨点子而已,时间常了搞的人们都不知道还有下雨这回事了。

    正因为如此,小涵也就没什么害怕的,想来就算下雨也淋不湿她,所以仍然慢慢悠悠的在河边溜达寻找。突然心中一振,她可是记得前世的时候在新疆她经历过洪水来着,时间好象就是自己四岁的时候,具体哪天她当然记不住了,话说那时候的她还没有看日历的习惯呢。不过她可是天生记忆力强悍,一岁半以后的事,但凡特别点的,她都记得住。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难道就是今天?就这一想,腿都哆嗦了,虽然新疆的洪水不象南方的洪水一样可怕,但那场景也是很吓人的,况且她现在这么小,那还不一下子冲走了?虽然老神仙说过她的手镯可以护主,但是没试过谁知道呢,万一不管用可咋办?那样受伤都是轻的,弄不好小命都有可能丢了,这自己重生一回,啥都还没做呢,岂不冤哉?

    想到这里,也不敢耽搁,赶紧往家跑,怎奈人小腿短,跑的再快也就那么回事。可这天气变化的速度可比她快多了,Y的都快看不清了,现在又正是白天上班的时候,路上也没什么人,这时候风也起来了,这黑咕隆咚的狂风夹着……呃不是暴雨是树叶子,打在人的脸上也是生疼,话说就是再大胆的人,这时候心里估计也是蛮恐惧的,更何况这本就不是特别大胆的小涵童鞋。

    这小涵正揪揪着心尖尖往前跑呢,突然就感觉自已腾空而起,这把她给吓的,难道来龙卷风了?这要把她给卷走了?心里想着就开始挣扎。“小涵,别动,是爸爸”却原来是赵爸因为在新疆时间待长了有经验,当时看天Y的情况就知道要来洪水了。虽然新疆的洪水没什么太大的危害性,但老婆孩子单独在家,又没经历过这种事,怕她们害怕,就马上跟厂长说了一声提前回家了。

    回到家发现小涵不在家,去李苏家看了一下也不在,就估计她可能是又去河边捡石头了,对于女儿的这个嗜好,赵爸和赵妈一直也没怎么管,反正她每次去溜达半天也就捡个一块两块的石头回来,还都挺漂亮的。心想孩子喜欢就由着她吧。

    可是今天这种情况可把赵爸给吓坏了,那么小的孩子,万一自已赶不急到河边,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所以拔腿就往河边跑,正跑着呢,就发现前边一个小身影向自己冲来,那不正是他家宝贝闺女嘛,所以二话没说直接搂起来就往家跑。

    这小涵一听是老爸也就放心了,眼看着快到家了,就趴在老爸身上四处乱瞄,这一瞄不要紧,吓的她是倒抽冷气,只见远处一道混浊的水墙正汹涌而来,她们距离家门还有几步之遥,可那水墙距离她们也没多远了。何况这水墙的速度可比人跑步的速度快多了,“爸……爸爸,快……快点!快点!洪洪洪水来了,真真真真来了!”小涵嘴哆嗦着,拍着老爸的背喊着。

    第一卷 第十四章 亲历洪水

    赵爸听小涵这一喊,更是拼了命的往家里奔。结果他们前脚刚进家门,洪水后脚也跟着进家门了。赵爸赶紧把小涵和小丰放在桌子上坐,让赵妈上床上坐着,自已把门闸住,抹了一把头上的冷汗,坐门口守着。这万一洪峰大了,他可是要用力把门倚住的。

    就这样洪水还是源源不断的涌进屋子里来,现在的天已经完全黑了。小涵看着这个情景,也不由的后怕不已,刚才要是自己反应再慢一点,没提前往家里跑,那等赵爸找到小涵,估计俩人也给洪水堵路上了,就看这架式不死也丢半条命,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太太太吓人了!

    时间大约过去五分钟以后,洪水的势头就变弱了,不过小涵家里的积水也漫到床沿了,幸亏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家用电器,要不然这一下全遭殃了。

    十分钟以后,洪水过去了,赵爸打开门,把屋子里的水放出去,一场汹涌的洪水就此别过,这就是新疆叶城的洪水,一路呼啸而来,再一路狂奔而去,过去了就过去了,只要你不被堵在路上是没什么危险的,常在这儿居住的人,对此早已习已为常。他们都称这洪水为过水,就是从这儿经过一下,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危害的意思,这儿的所有厂房的存货也都提前想到这一点,库存的货物都堆在一米高的货架子上面,所以洪水过去后,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大家该干嘛就干嘛。什么都不影响。这儿的房子在建的时候也都考虑到了这一点,建的很结实,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半个小时后,外面已经艳阳高挂,丝毫不见刚才的Y翳,若不是地上还是湿的,地面上的土都呈波纹状,有的地方还有积水,真让人不敢相信,这儿刚刚经过一场洪水的侵袭。而且因为洪水经过的时间比较短,路面都还有点硬,不知道的话,还以为刚下了一场不大的雨呢。

    洪水过去之后,各家也赶紧打开房门,把屋内的积水清出去,把该晒的该晾的东西都摆到外面来,一时看去,各家都是忙碌异常。

    小涵赶紧跑李苏家去看了一下,还行,反正她家也没什么值钱东西,书籍纸张一类的东西李苏都放在柜子上面,倒没什么损失,老钱已经把屋内的积水清出去了,正忙着往外收拾东西晾晒,见小涵来了,把她让进去以后,就又开始忙活了。

    小涵溜进去看了看,见没什么可帮忙的,就又溜出去了。

    想想现在回家也没啥事,就又朝河边去了,现在河里应该有水了,去溜一眼去,没准经过洪水的冲袭,能捡到几块成色好的石头呢。

    第一卷 第十五章 洪水过后鱼满地

    一路上往河边走着,就发现路上有很多死鱼,想来是被洪水冲下来的,搁浅在路上了,有的还在扑腾呢,不过也太小了,都是些小鱼苗。

    来到河边一看,河水都涨到一半了,很多大人带着孩子在抓鱼呢,这在新疆可是难见的场景,也就是洪水过后,或者有时候赶上大坝放水的时候有,平时,这河里都是干的,别说鱼,鱼干干都见不着。不过抓鱼可不是为了吃,是为了给孩子当玩具,全当金鱼养着了。这个年代,这儿的孩子一般都见不到什么新鲜的鱼类,对这种小鱼还是蛮有兴趣的,一个个兴高采烈的举着罐头瓶子象得了什么宝贝似的。

    山西老王家的二姑娘新村正拿着一个罐头瓶子美呢,看见小涵过来了,忙显摆:“小涵,看,我爸爸给我们抓的鱼,我有两条,我弟弟有一瓶子呢。你没有。”

    小涵伸头看了看那两条比自己的小手指还细的小鱼,觉得现在的小孩子真是太容易满足了,想想后世的小孩子,谁稀罕这种小鱼啊,要养那也得养漂亮的金鱼才行,这种,只能当鱼食。

    新村比小涵大两岁,见小涵不说话,以为她不愿意了,纠结了半天,最后好象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说:“小涵,要不我分一条给你吧,不过以后我看弟弟的时候,你要陪我玩”

    多可奈的小孩子!看她那纠结的小样子,想来把这两条鱼当宝贝了。新村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二个弟弟,整个一个超生大军,新村的任务就是在家看孩子,在西北农村,女孩子命贱,自是得不到什么重视,想来能得到这两条小鱼,她是非常满足的,就算她爸不给她,全给她弟,想来她也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出生在这种家庭,她爸妈本身没上过学,又重男轻女,想来她的一生都注定了会失去很多东西吧?

    小涵知道,象新村,她是帮不了她的,小涵还太小,新村家孩子又太多,小涵能说什么?新村又能做什么?让她和她一起学习吗?想来新村的爸妈是不会同意的,在他们的眼里,新村就是一棵草而已,草就是草,永远成不了花朵。

    “新村,我不要,你自己玩吧,你要是想找我玩的时候就来我家找我吧。”小涵对新村说道,自己不能对她做太多,但是在她童年的时候多少能引导一点是一点吧。

    “真的,我真的可以去你家玩吗?”新村不确定的看着小涵,在新村的心里,这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小姑娘长的真漂亮,穿的也好看,大人们都说她很聪明,都会念书写字了呢。而她的妈妈是医生,这儿的人都那么尊敬她,自己要是能去找她玩,真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嗯,你可以来我家找我玩,我学习的时候你也可以跟我一起学。不过你来的时候抱你那个最小的弟弟,这样可以让他和小丰一起玩。”

    “好,小涵,这个给你。”新村说着,生怕小涵不收她的两条小鱼,硬是塞给小涵就跑她爸那边去了。

    捧着手中的罐头瓶子,小涵感到有点哭笑不得,她从来都不喜欢养鱼的,不是她不喜欢鱼,而是因为她害怕给鱼换水时拿在手里的感觉,太象蛇了,她可是最害怕蛇的,都有心里Y影,凡是又凉又滑的东西她都不敢动。算了,晚上再给她送回去吧,以后多个玩伴也不错。

    结果是小涵捧着罐头瓶子在河边溜达,被大人们误以为她也要捉鱼了,见赵爸赵妈都没来,就纷纷把自己捉到的鱼挑两条给她装里面,她嘴里说着不要,别人也不听,最最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小涵小童鞋被迫捧着一罐头瓶子的鱼回家了。不敢再待了,这儿的银们太热情了,她怕怕!

    回到家里,赵妈看小涵捧着一瓶子鱼回来,也满奇怪的,小涵跟她说了事情的经过,赵妈也感叹新村这孩子的境遇,没办法,西北地区的女孩子都这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自家能关照的就尽量关照一些吧。

    小涵本来想把这一瓶子鱼都送给新村的,不过发现小丰好象对这东西特别感兴趣,眼珠子盯着瓶子里的鱼来回转,遂又找了一个罐头瓶子,把鱼分开,留家里一瓶,给新村一瓶。晚上赵爸和小涵给新村送过去的时候,把新村给激动的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了。

    第一卷 第十六章 多才多艺的学习之路

    洪水过后,小涵最大的收获就是沿河捡了好多和田玉籽料,这样说起来也许大家不相信,哪有那么多的玉石可捡?可是事实上就是这样,在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玉石籽料还没引起大家的充分重视,当大多数人还在为温饱问题努力的时候,怎么会去注意这些身外之物,玉器与古董那是盛世下的玩物,不能当饭吃的,当人们开始重视这些东西的时候,往往代表着人们已经有足够的财力去拥有这些东西。

    小涵捡的这些籽料中也不乏一些a货,成色非常通透,这也算是在新疆的额外福利吧。另外小涵还和在这一代放羊的巴郎子打了招呼,给他们看了一下籽料的样子,让他们放羊的时候捡到收集起来,给小涵送过来,可以换馒头吃,由此以来,也就调动了这附近巴郎子捡石头的积极性,一般他们捡过来后,小涵再验收一下,真正的籽料就留下,每二十块合格的石头换一个馒头吃,不是小涵抠,是这一带放羊的巴郎子太多了,她要是不这样做,她家的馒头加李苏家的馒头都不够换的。何况她还得偷偷的拿呢,兴亏赵妈一向大方,知道小涵不会浪费,也就没管她。其实不是小涵不想告诉赵妈实际情况,可是你想想一个四岁的孩子告诉你这东西会赚钱,你会相信吗?不管她再聪明,你真的会相信吗?

    这样做的直接成效就是,单单两个月的时间小涵积攒的籽料就有两百多斤了,按照后世朋友买籽料的价钱,这也有上百万了。

    这段时间小涵的生活过得那叫一个充实,上午下午照常学习,学习进度已经到了小学四年级了,其实对她而言,学到小学四年级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不敢再表现的太快了,会吓坏人的,就算赵爸赵妈外加李苏的心脏够坚强,她也得悠着点不是?前世她就很聪明,但还做不到过目不忘,背诵一篇文章一般熟读三遍就记住了,但过一段时间必须再复习一下才行。现在她发现,她真的是过目不忘了,任何东西只要她看过以后就能记住,就算过一段时间记忆仍然很清晰。当然具体情况还有待以后逐步验证,必竟她回来也不到一年,有些事情现在就下结论为时尚早。

    李苏除了教小涵学习语文数学书法绘画之外,现在又加上了英语俄语古琴,英语俄语是李苏看她聪明增加的,教小涵童鞋古琴是因为小涵自己要求学习唱歌,李苏就想到自己锁在柜子里的古琴都好久没动过了,那可是爷爷留给自己的纪念,现在一直闲置真的是对不起他老人家,现在有小涵这么聪明的一个学生,不如教给她吧,她想学唱歌,说明她喜欢音乐,自己就先教她乐理,教她古琴,一个人的乐感好了,唱歌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再说她觉得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孩子会一件乐器要比单纯会唱歌强多了。随着这些课程的增加,小涵也不会象原先那样无聊了,必竟俄语与古琴对她而言是全新的,多学一点是一点,她可是知道后世更喜欢多面型人才的。

    第一卷 第十七章 有同学了

    现在学习的人员除了小涵之外还增加了新村,当然新村来的名义是看孩子的,每天背着她的小弟弟准时来报道。新村的小弟弟新贵和小丰差不多大,每次来了之后就坐那儿和小丰玩,倒也不闹人。新村就跟着小涵一起学习,当然她的学习不可能和小涵这么恐怖,她来了两个月也就刚刚学会写100个数字的读写,在这一点上来说,她还真是有点笨的。好在李苏的脾气好,也不说她什么,再说新村并不算她的学生,只不过是小涵把她叫来了,她就顺便教一下好了。她现在的兴趣除了教导小涵之外,就是跟赵妈学做衣服,赵妈不在时她就画服装设计图,当然这是在小涵的引导下形成的,小涵学会素描后,就经常画一些服装设计图给她看,她也觉得小涵画的那些衣服很漂亮,跟现在的衣服不太一样,也就萌发了李苏的创作兴趣,跟小涵两个比着赛的画,画完了让赵妈评判谁的更好,赵妈这个偏心眼的裁判当然说李苏画的好喽,小涵虽然心里有点不忿,也不敢说什么,谁让咱人矮地位底呢?不过小涵也很高兴李苏比以前快乐了很多。

    新村现在对小涵崇拜的可是五体投地了,比自己小两岁,咋就那么聪明呢?字写的好看,琴弹的好听,学东西又快,可羡慕死她了!所以新村同学光荣的晋升为小涵同学的小跟班,当然是背着孩子的小跟班。赵妈和赵爸又都是心眼善的,知道新村家孩子多,生活艰苦,就经常留新村在家吃饭,如此常来常往,倒是和新村家的关系搞的也不错了,有时赵爸不在家时,家里有个重活啥的,新村爸都会主动过来帮忙,他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也知道新村多学点东西将来有好处,只不过是家里孩子太多了,他顾不过来而已,如今有人为自家孩子C心,他自是很感激的。试想哪个父母不想孩子好呢?

    其实新村爸也知道孩子多学点东西,将来就多条出路。象自己和老婆一辈子就吃了没文化的亏,只能干体力活,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孩子又多照顾不过来,时间长了也就麻木了,对于孩子的将来什么的,也就不考虑了,不是不想考虑,实在是被生活压的弯了腰啊。两口子有时候说起赵爸赵妈来也是羡慕,瞧人家有文化就是不一样啊,俩人的工作比自己两口子强多了,由其赵妈,走到哪不被别人尊敬?瞧人家家那孩子教育的,比自己两口子懂得都多。

    也不是没想过让自家孩子和人家多亲近,可一想自家这情况,也不知道人家嫌不嫌,加上自家孩子又笨,时间长了,也就淡了这个念头了,可现在好事找到自家头上了,自己再不知道珍惜就不对了,因此两口子也是可着劲的对小涵家好。到是也希望自家大女儿新凤也跟去学习来着,可新凤对学习天生不感兴趣,两口子怎么说都不听,就象要杀了她似的,所以最后只好做罢。算了,出息一个算一个吧,两口子最后如是想。

    对于新凤不愿意学习这件事,小涵也是觉得蛮可惜的,新凤今年8岁了,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了,这水泥厂附近倒是有一所学校,里面也有汉族班,不过教的比其他省市的内容浅。就算在这上了,将来回老家也跟不上。而这附近的汉族人家出来打工的居多,大多数并没打算留在新疆,必竟这里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汉人和维人的矛盾时常发生,小规模的斗争经常发生。而且每次西藏一闹事,这儿的维族人对汉人就很不友善。汉人和维人经常处于一种你瞧不上我我瞧不上你的状态,而维人又出奇的团结,所以这儿的汉人很少有愿意长期留下来的。

    家里有适龄上学孩子的要么送回家上学,要么干脆就散养着不去上学,等全家回老家后再去上学,所以也会出现有的小孩子到了11、2岁才回老家上小学一年级的,你想这么大的孩子回老家和一群7、8岁的小孩子一起坐教室里上课,怎么会学习好了?不为别的,就其他小孩子的嘲笑就够人受的。这也是前世赵妈赵爸把小涵提前送回去的原因。

    像新凤这种情况,就只能算后一种了,先散养着,等回老家后愿意上学就上学,不愿意上学,到适龄时找个人家嫁了也就算了。其是那个时候甘肃、山西地区的很多农村家庭都是这样子的,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特别重视。其实也是被生活所*的。

    第一卷 第十八章 变化

    日子就这样在忙忙碌碌中匆匆走过,转眼又过去了三个月,到了1987年的12月份,小涵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赵爸在朋友的帮助下承包了水泥厂下面的一间小面粉厂,说是面粉厂,其是就是一间屋子加一台面粉机,工人就赵爸再加上一个山西来打工的小伙子苏强。

    本来这间面粉厂是闲置的,这附近的人磨面粉都要拉着粮食走十几里地到叶城县里去磨,实在是不方便,现在这儿居住的来新疆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赵爸原先在水泥厂干的车间主任和赵爸是朋友,他一直看好赵爸的老实实诚,就劝赵爸把面粉厂承包下来,也不用他交钱,手续之前厂子里都办好了,赵爸只要让面粉厂磨面机转起来方便附近的人家就行了,要不面粉厂的磨面机一直闲置不用也实在太浪费了。而厂子里的工人经常为了去磨面请假,即不方便自己也耽误了工作。赵爸原本就不是水泥厂的正式职工,回家跟赵妈一商量,再加上小涵的添油加醋,这事也就这么定下来了。可一个人也没法干呀,赵妈也不可能老盯在这边。赵爸就想起他认识的在在砖厂打工的苏强,觉得他不错,过去一问,苏强自是愿意过来,砖厂那活多累啊,在面粉厂再怎么着也比砖厂强啊。

    赵妈呢,这段时间又怀孕了。原本赵爸赵妈不打算再要孩子了,没想到意外又有了,也就决定把孩子留下来,这个时候在新疆计划生育并不紧,生两三个都是正常的,虽然听老家的人来信说现在家里只让生一个孩子,抓的很严,可毕竟没在那个环境下,所以也没受啥影响。小涵可是很高兴的,前生妹妹和自己关系最好了,比和弟弟要亲,小涵可是盼着妹妹的出生呢。

    小涵自己呢,回来也快一年了,现在长的是越发的标致了,漂亮的小瓜子脸,乌黑的轮廓清晰的眉毛,娇媚的大桃花眼,长长的眼睫毛,挺直的小鼻梁,红润的小嘴唇,粉嫩粉嫩的肌肤,乌黑发亮的头发。身上散发着一种淡淡的花香的香味,很清新。身高也比同龄人要高一些,长到了1米1多点。小涵自己照镜子也是美得了不得,看来老神仙真的不骗自己呢,真的是越长越漂亮了,和前世比,的确是不一样了,她真成了真正的美女了呢,太兴奋了,太高兴了,太那啥了,都不知道咋表达了。

    其实赵妈和赵爸也不是没看到自家闺女的变化,这一年多来人是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漂亮。不过想想,自家孩子懂事,自家孩子聪明,自家孩子漂亮可都是好事呢。只不过有时也奇怪自家这孩子这一年来变化也太大了吧,对于懂事,还好说,自家孩子打小就不淘,对于聪明也好说,自家孩子打小就聪明,这本就知道,可是对于这长相,人家是女大十八变,自家闺女是一年十八变,现在就长这么妖孽,再大点那的啥样啊?不过两口子看看,孩子好象净随两口子的优点了,而且是越长越随优点,缺点一点都没随,本来那眼睛还有点象赵妈,现在看完全象赵爸的大眼睛了,还发扬光大,更大更漂亮,赵妈的高鼻梁,赵妈的好皮肤,赵妈的聪明,一样没落下。就是身高嘛,俩人都不算太高,就不知道孩子将来长多高了。两口子本来觉得自家儿子长的挺好看的了,这现在一看这闺女更是没的说,比儿子还好看。

    不过两口子也私下议论来着,你说这闺女是越大变的越好看了,这儿子会不会再长大点也会变的更好看呢?两口子对儿子长的唯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鼻梁不算高。小涵听见后心里暗暗在想,你们俩快别想那么多了,我这是非自然之力造成的,对于弟弟,你们还是担心担心他的身高吧,前世弟弟只有1米70。男孩子这个身高可是有点矮。其实说起来,针对赵爸1米62赵妈1米53的身高基因来说,小涵1米64小丰1米70小暖1米54的身高也算不错了。可是,不考虑遗传基因问题的话,小丰和小暖的身高都不是很达标,由其小丰,男孩子怎么着也得1米76以上才算帅吧,要不然老给人一种长不大的感觉,小涵姐弟三个都不显大,小涵前世都到28岁的人了,别人还以为她也就21、2岁,小丰25岁了,别人都认为他只有20岁出头呢,小暖更炫,22岁的人,别人还以为她14、5岁,小暖过于显小的原因是因为自小不注意站姿坐姿,偏食,赵家当时的状况不好,小暖性格又过于倔强,赵爸赵妈被她气的也没有过多的心思去纠正她,以至于她后来发育的不是很好,显得特别小。今生重来了,小涵一定不让这些事重新发生。如果多锻炼锻炼,吃的再好点,加上她的强身丹,估计再多长出去个7、8公分也不是没可能的。所以完美大业不光她自己,还要加上小丰和小暖,虽然小暖还没出生,但目前来看是跑不掉的了。想想今生美好的日子,小涵就想偷着乐。

    第一卷 第十九章 新房客

    新疆南疆的冬天并不是很冷,没有北疆的那种凛冽,也没有那种抱着火炉啃西瓜的强烈对比。晴天的日子更是居多,金灿灿的阳光洒在院子里,S进屋子里,给所有的一切罩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在这待久了的人,甚至都会忘掉冬天的寒冷,那种舒适会让人忘掉一切烦恼,没有忧虑,只有快乐,觉得生活就是一种美好的存在。

    临近年关了,面粉厂那边比较忙,赵妈去帮赵爸了,小涵在家照看弟弟。李苏这两天有点感冒没过来,小涵就自已在家练习古琴,因为对她而言,现在的文化课学习只不过装装样子,给老爸老妈一个心理准备。只有古琴和绘画书法才是她正当该学的东西。小涵在弹琴,小丰和新贵一边咿咿呀呀的玩的不亦乐乎,小跟班新村现在已经会写一些简单的字,数学也不用写数字了,开始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只是新村有点笨,加法还好说,减法老是搞不明白,李苏就让她回家整了100根15厘米长的小细GG,不明白的时候,就用数小G的形式来做,这种方式倒也挺适合她,遇见不会的题就数小G来算,效率倒是快了不少。

    小涵看着新村拿着一把小G数来数去的,认真而又纠结的样子,觉得特别好笑,她倒不是笑话她,小涵从小就聪明,自己从来没经历过这些,以前上学的时候,班里有特别笨的学生,她也挺替他们着急的,但她从不歧视他们,反而会更多的和他们一起玩,帮助他们。这就是她的性格,她向来都是偏向于弱者的,要不她也不会让新村过来和她一起学习。她不是不想教新村,只是从前生到今世,小涵都是聪明的孩子,有时候真的无法切身体会这样有点笨笨的孩子的思维,她一向学东西都快,她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教导反而让新村更不明白,所以她一直都没有越俎代庖。

    不过现在看新村的样子,想了想来还是决定帮帮她,来到新村的身边,把她的一把小G给她分成十根一捆,每十根都单独捆起来。

    “新村,你拿那么一大把,每次都得重新数多麻烦,你看这样分成10根一捆,10根一捆,你就不用一把一把的数了,如果是单数的,你就拆开一捆,这样是不是就简单多了?”

    新村琢磨了一会,明白了小涵说的话,遂点头道:“小涵,你真聪明,我明白了”

    用了小涵教的办法,新村的速度果然快了很多。

    而这时王蓉站在门外,看着洒满阳光光晕的屋子内两个小姑娘,心里是惊奇万分,她简直不敢相信,在这蛮夷之地,竟然会有这样灵秀的小姑娘,会弹琴,还长得那么的漂亮、精致,关键是,她好象还在教她旁边那个比她大的小姑娘学习,看她的样子就仿佛坠入凡间的精灵一样闪着智慧的光泽。让人一眼就会喜欢上她,旁边的小姑娘虽然没有她精致,但那个认真的样子,也让人觉得可爱至极。而在两个小姑娘后面的床上,是两个小男孩,在阳光下亦是玩的兴高采烈的,这幅景象,任谁看了,都会觉得心里暖暖的吧?

    “小朋友,你们家的大人呢?”王蓉轻轻敲了敲门问道。听到声音,小涵抬头往门口看去,只见在洒满阳光的屋门口,站着一个年轻的姑娘,年龄大约20岁左右吧,长的浓眉大眼,很符合那个年代的审美观,小涵再仔细一看,嘿,认识,当然她现在应该还不认识,所谓的认识是前世就认识的人,前世王蓉来新疆就住小涵家里来着,王蓉的老家是甘肃的,她的舅舅张昆在水泥厂里面当副厂长,王蓉的妈妈是张昆的二姐,王蓉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在家里闲了两年,闲的发慌,她妈跟她舅舅联系了一下,就让她来新疆找她舅舅,给她安排在水泥厂当仓库保管员,水泥厂没有女员工单身宿舍,张昆和赵爸的关系不错,就把她安排到赵爸家住了。这些事小涵自是知道的。但现在也不能表现出来不是?想到王蓉最讨厌别人叫她阿姨了,小涵决定捉弄捉弄她,谁让她前世老欺负自已来着。

    第二十章:新房客

    “阿姨,你找我爸爸妈妈吗?”小涵故意问道,果然不出意外,王蓉的脸应该马上拉下来才对。

    “小朋友,要叫姐姐,不能叫阿姨,知道吗?”

    “为什么呢?我看阿姨和我妈妈还有李苏阿姨也差不了多少啊,怎么能叫姐姐呢?那样不太好吧?我妈妈会说我的。”小涵继续装无辜。话说,小涵一直觉得王蓉是那种特别怕老的女人,她今年明明都22岁了,可是非*着小涵和小丰叫她姐姐,她自己叫小涵的爸爸妈妈叫叔叔阿姨,对此小涵一直不理解来着,象小涵的妈妈也就比她大10岁,她可比小涵大18岁呢,这凭什么就得小涵叫她姐姐呢,这次她一定要拒理力争一下,要不都把爸爸妈妈叫老了,她不愿意!

    王蓉的脸更黑了:“小朋友,姐姐看你这么漂亮可爱,可是你怎么就不听话呢,我说叫姐姐就叫姐姐。”

    “那你打算叫我爸爸妈妈叫什么?”

    “呃”王蓉一听顿了一下,脸一红,又回答道“当然是叫叔叔阿姨了。”

    “可是我爸爸妈妈没那么老啊?你看我和你的年龄差距可比你和我爸妈的年龄差距要大吧?”

    这小豆丁还真难缠,咋那么聪明呢?真是的,不知道人家还没结婚怕给叫老了吗,不行,一定要让她叫我姐姐。王蓉心里想着,赶紧堆满笑容说:“小妹妹,姐姐还没结婚,所以你只能叫我姐姐,你爸爸妈妈已经结婚了,所以我叫他们叔叔阿姨是没错的。”

    小涵记得前世王蓉来她家也是为这事和她生气来着,而且还特别和赵妈告了一状,嫌小涵叫她阿姨,弄的赵妈也是哭笑不得,最后只得*着小涵叫她姐姐才算完事。不过王蓉除了在这事上比较较真外,其他的事上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姑娘,属于那种心直口快型的,也没什么心机,倒是一个比较好打交道的人。

    仔细想想为个称呼和她较真也没啥意思,虽然她不愿意赵爸赵妈被叫老了,可是没办法,这王蓉再找老妈一说,估计她还是得叫她姐姐,因为赵妈是那种不太在乎年龄大小的人,也不怕别人把她叫老了,用她的话说就是,自已多大自己又不是不知道,别人把你叫的再小你也小不了,就算把你叫的再老,那你也老不了啊,爱叫啥叫啥吧。

    再想想以后王蓉还得住在自己家,算了,不和她计较了,但还得装下去“噢,姐姐,我妈和我爸去面粉厂了,你找他们有事吗?”

    王蓉见小涵叫自己姐姐了,立马笑得跟朵花似的说:“小妹妹,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姐姐可能要在你家住一段时间,送我来的张厂长在来你家的路上因为有事又被别人叫回去了,他让我自己先过来找你爸爸妈妈,一会他还会过来的。”

    “噢,我叫赵小涵,姐姐你先进来坐会吧,我去叫我妈妈回来。”没办法,即便知道怎么回事,也得装得跟不知道似的,小涵只能交待新村先帮她看着家,看着和新贵一起玩的小丰,她得去找她妈妈去。这是礼貌问题。她可是大人呢,虽然她还不能做主,当然这是她自己觉得的事,别人可不这样认为。

    不一会,小涵就跟赵妈回来了,在路上,小涵已经把大致情况告诉赵妈了,所以赵妈一看见王蓉就说:“欢迎你来我家住,别拘束,就当在自家一样行了,这是我女儿赵小涵,那个是我儿子赵小丰,她爸还在面粉厂忙着呢,没法回来,你多担待。”

    “阿姨,谢谢您愿意让我在你家住,以后给你们添麻烦了,您女儿和儿子长的可真好看。”王蓉赶紧站起来和赵妈客气。

    真能装!小涵在一边翻了个白眼心想,她可是知道这王蓉啥脾性,那绝对不是一个知道客气是啥的主,典型的小辣椒性格,前世她可是深受其苦来着。

    第一卷 第二十一章 聪明惹的祸

    晚上赵爸忙完回到家时,张厂长也来了,跟赵爸又是一番客气,说什么麻烦了不拉不拉一大串,又留在赵家吃完晚饭,顺便喝了点小酒,才心满意足的踱着小四方步回去了。

    自此以后,王蓉就算在赵家正式落户了。不过她的到来,倒是减轻了赵妈的负担,这王蓉一下班回来,就抱着小丰正太不撒手,小丰刚刚会说一些简单的字,长的又粉嫩粉嫩的特别可爱,她就不停的逗着小丰叫姐,叫她一声就美得不行了。小涵可是知道这王蓉别看她自己也是女孩子,可是严重的重男轻女来着,前世住小涵家的时候,对小涵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不满意,没事就去对赵妈告小涵的状,小涵呢那时也格外倔,你越不喜欢我,我就越不给你好脸色,所以跟王蓉的关系那叫一个僵啊。

    赵爸赵妈也拿王蓉没办法,因为她就那么个性格,不喜欢小女孩,就喜欢小男孩,你又不能强制人家喜欢你闺女,所以每次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看王蓉和小涵俩闹。不过王蓉对小丰那可真的是没的说,简直拿着当心尖尖待,记得她后来结婚了,还时常把小丰接她家去住呢,小涵可就没这个待遇了,为此小涵是严重的不平衡来着,可惜不平衡也没办法,人家就是不待见她。

    这一世因为小涵更漂亮,加上又聪明懂事,王蓉倒是不挑她毛病了,当然想挑也挑不出来,而且因为小涵的聪明懂事,她倒也是挺喜欢小涵的,不过没有对小丰那么明显罢了。小涵也知道她啥脾性,别看22岁了,那性格跟个十几岁的孩子也没什么大的区别,也不知道她为啥就那么重男轻女,估计是小时候被小女孩欺负过。所以凡事都不跟她计较,反倒嘴巴蜜甜蜜甜的哄的她高兴的不行,更是乖乖的帮着看小丰,做家务,那真是把自己当成这个家的一份子了,有时候去上班都带着小丰,当然也想带小涵去来着,可惜小涵不去,把王蓉给郁闷的不行。王蓉想带小涵去那可是有目的的,就是想向大家显摆显摆,她可是向同事们说赵叔家的俩孩子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的漂亮,由其那小涵才四岁,都学到四年级的课程了呢,还会书法、绘画、弹琴,简直就是一小神童。

    王蓉这边的同事大多都是新疆本地的汉人,都住在水泥厂原先的宿舍楼里,而赵爸原先在厂里也就是一普通职工,跟这些人也没什么交集,其实那个年代出去打过工的人都知道,厂子里的本地人,也就是正式职工干的都是比较轻松的活计,外地来的临时工干的都是比较脏比较累的活计,所以外地来的工人和本地的职工一般都不是很熟悉。王蓉这边算是比较轻松的工作,所以同事都是本地人,自然是对小涵家的情况并不熟悉。

    而且那个时候,做为本地人都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家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一个外地人的孩子怎么可能做到呢?所以大多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