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不说倒好,这刚把自己的来历抖出来,就被一个黄毛两板凳给砸到地上去了。原来黄毛就是他那个村里的,只不过从来就没听过说村里有这么一号人,这不明摆着蒙人吗?可这黄毛也不想想,他自己一天到晚在街上胡混,呆在家里的时间又有多少?这王老板又和他不是一个组的,怎么可能刚回来就被他知道?
听得老王这么一说,这边两个无良的家伙笑得肚子都疼了。对于那帮人,杨伟只有一句感叹:“***够狠!这招都被他们给想到了!”
“老王,说实话,你这个还是好的了。最起码那帮家伙还没往碗里丢苍蝇。”黄主任笑着,敲着桌子道:“你还真的以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这帮一天到晚不干人事的东西就盯着你这种人呢!外地人来这边无根无靠的,他不欺负你欺负谁去?”
“啊?照这么说那他们以后还不得天天来?”王老板一听得这话就傻眼了,看着秃了半个脑壳的黄主任,一脸的期盼:“老黄,你可得帮我想想办法。真要把我这给*得跳楼了,你那贷款还收的回来?”
“我说你这人吧,放着在眼前的菩萨不求你还到处跑起来烧香,没得救了!”黄主任哈哈笑着,看了一眼杨伟,见他脸上并没有露出什么不渝之色,道:“这事找杨老板,绝对一点问题都没有。”
“呵呵,找我?找我能顶个P用!”杨伟也笑了起来,“这样吧,在以后他们要是过来,你就说这店是我开的,看他们不一把给你全部砸个稀巴烂。”
王老板想起先前那嚣张得不可一世的几个家伙在杨伟面前却像个乖乖儿一般连大气都不敢出的情景,心里知道面前这位年轻人是有大能量的,最起码他能够镇得住那帮凶神恶煞般的家伙。见杨伟好像没有表示拒绝,当下也笑了起来:“就算是砸塌了我也还跟人说这店是你开的。”
“哈哈,那样保管没有人敢到这里来撒野。”黄主任举起杯子和杨伟碰了一下,道:“有伟哥在这里坐着,哪个不长眼的敢来胡搞?”
“伟哥?”王老板吓了一大跳,赶紧站了起来,在自己脸上啪地就是一巴掌,笑道:“我一直听老黄叫杨老板,却不晓得这位就是伟哥。有眼不识泰山,该打!”
先前他被按在地上被人拳打脚踢的时候,就只看见杨伟威风八面吓得那几个家伙落荒而逃,却是没听到人家对他的称呼。现在看着面前这位传说中的煞神,王老板心里也很是激动。无他,他开饭店的,这些方面的消息肯定就要比一般人听到的多。从这饭店开张起,耳边就老是听到人讲那“伟哥”的“丰功伟绩”。现在这人真正地坐在自己面前了,并且似乎也答应罩着自己的这个饭店,这又怎么能不让人兴奋?
杨伟现在见王老板一副诚惶诚恐的表情,心里就在想了:虚名累人啊!不过,似乎现在这个样子也挺好的啊?贷款轻轻松松就拿到手了,再看先前那些“流打鬼”面对自己时大气都不敢出,看样子只怕是再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跑到农场里去搞破坏了吧?
吃过饭,见天色已黑,那王老板便推出了自己的摩托车,要送杨伟回去。看着一脸酒气,路都走不稳的王老板,杨伟赶紧忙不迭摆手,执意骑上他那辆老掉牙的破凤凰,在黄主任的高歌告别中回家。开玩笑,这个情况下坐摩托车,只怕两个人都要冲到路边的河里去过夜了。
月亮高挂在夜空,尽管只是半轮弯月,不过用来照路那是绰绰有余了。一路上杨伟一边在嘴里默念黑的是坑白的是路,一边想着贷款拿到手之后该怎么办。
说实话,这回的贷款金额是有点大了,最起码目前除了急需用来修路的一二十万之外,其他的好像并不需要什么钱。五十万啊!除去二十万修路,还有三十万。可这钱怎么样才能用在刀刃上,这倒是个技术活,最起码等他歪歪扭扭骑回农场的时候,想得脑壳发疼他也没拿出个好的方案来。当时只想着钱多是好事,能多一点是一点,却没想到这钱还是要付利息的。光拿在手里亏息钱,这个亏本买卖他做不出来。
要不,我也把这钱拿着和信用社那帮家伙一样放高利贷?这个想法一冒出头便被毫不留情地压下去了。他想起当初读高中的时候家里穷,为了让他两兄弟都去读书,学费就是他爸妈找人求爷爷告乃乃地拿的高利贷,然后每年息滚息利滚利,老头老娘拼死拼活三年时间才总算是将这个钱给还清。还记得那年三十,他爸在家里连本带利把钱还给人家之后说了一句话:“这辈子就算是穷死老子也不去借这个高利贷了!”可如今自己手里攥着钱也去放高利贷,那又是个什么样子?只怕他爸第一个就要拿G子敲死他。
算了,还是明天开个民主会议吧。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集思广益总是好的,说的定这些学生又有别的什么好法子呢?洗了个热水澡,杨伟躺在床上便很快入了梦乡。
第五十章发展路线
农村的清晨总是带着宁静清新的气息。~~~~走出紧闭了一夜的房门,伸个懒腰,一股清凉的晨风便扑面而来,吹走一夜的慵懒,带去宿醉的不适。望着东边那映红了半边天的一跳一跳努力往上挣脱地平线束缚的红艳艳的朝阳,杨伟的一颗心便充满了干劲。又是一个艳阳天,又是一个好天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萌芽生长的季节,播撒希望的季节。春播秋收,没有春天的辛勤劳动,哪来秋天的累累收获?现在农场里一切都慢慢走上了正轨,正是大展拳脚的好时机。和往常一样,六点四十五分这些学生便全都过来了。喂猪喂J喂鸭,检查这些动物有无异样,清理猪圈J舍,忙得不亦乐乎。欢声笑语夹杂在猪娃求食的嗷嗷叫声中,格外的让人心情舒畅。
每个人都是事先有分工的,本来考虑到赵静是个女孩子,杨伟当初是想要她去管理螃蟹池,这活儿轻松只需早晚喂食便行了。可人家小姑娘不干,硬是*着杨伟让她去和胡磊刘柳军他们几个一块去喂猪。虽说现在采取的都是全自动化的喂食器饮水机,体力上是轻松了不少,可一个女孩子去清理满圈的猪粪,这让大清早便赶过来混饭吃的黄主任很是将杨伟给鄙视了老半天。
这黄主任昨晚喝得烂醉,半夜起床喝水的时候突然间想起和杨伟说好了要来这个农场办手续的,当时一个激灵酒意便醒了大半,再也睡不着。不是不想睡,而是心里有事纠结。若昨天没拿那一万块钱倒也罢了,可是钱都已经被老婆从自己怀里掏走了,自己若是不上心一点,还只不定那煞神心中是怎么想的呢?
顶着一对肿眼睛,天一亮这黄主任在街上随便吃了根油条就往杨家湾这边赶。他要尽快地把这事给办下来,免得夜长梦多到时候万一出了变故不好收场。来到农场一看,老大一片地就没有一点儿空当,全都给利用起来了。从果树林中间的土路上穿行,看到这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这黄主任心里就只剩下佩服两个字,这人的脑壳里头都装的些什么?黄主任虽说是在街上信用社里工作,可他自己就是农村出来的,自然知道眼前的这些东西代表着什么。都是一张张粉嫩嫩的钞票啊!本来他就相信杨伟手里有钱,这时见了农场更是不再有丝毫怀疑。
事情很顺利,拿了抵押凭证黄主任便在酒足饭饱中打着嗝儿去了。倒是走的时候拉着杨伟很是说了半天,首先还是钱的问题,今天下午最迟明天钱就可以下来。然后也许是认为自己和杨伟交情很好了,便借着酒意埋怨杨伟没有个有钱人的样子。汽车是要买的,最不济也得弄个摩托车不是?老是一架破自行车走出去脸上也没光彩。手机要买,还是要一个好点的,就算是没信号拿着充门面也是好的。这样以朋友的身份一番话下来,倒真正的是交情拉进不少。
黄主任一走,杨伟便把大家都召集了起来,开会商量拿到这五十万之后该怎么办。
“这倒是个问题,其实目前来说如果不是你杨老板赶着和村里那些人呕气,资金上来说的话完全没有任何压力。”郭智礼这人很是细心,同时对周边的环境也有了些了解。也许连杨伟自己都没想到,他之所以眼巴巴地赶着要修路,除了“要致富先修路”这一点外,刘家台的人也在无形中给了他很大的压力。说穿了就是一个典型的虚荣心在作祟,你刘家台的人家家户户门口都修好了水泥路,我杨伟好歹也是个能人吧,还能给你比下去不成?
其实在农村像这种相互攀比的事明里暗里每天都在发生,从盖房子相邻两家前后比起来不能有一丁点儿长短,高度上也不能有任何的偏差,到现在每家每户都装了的热水器,再到隔壁几家谁家里今天吃的是什么菜,谁家小娃儿穿了件花衣服,只要有区别,那就有比较。同时呢,这种虚荣往往又会成为他们发展奋斗的源动力,不停地鞭策这些人拼命干活做事,好到年底有钱了也让人家眼红去。
“依我说,这钱谁还会嫌多?直接拿到手里压箱子都好。每天睡前数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早上起来数一遍,精神一整天。有了钱,那人的精气神就全不一样了,比喝红牛还有劲。”胡磊在一旁流起口水,一脸的傻笑。
“好啊!就照你说的这么办,到时候利息你出啊。”大家都笑了起来,杨伟狠狠地在这家伙肩膀上拍了一巴掌,笑道:“反正你这厮R多膘厚,到了年底拿刀一杀,比赵静辛辛苦苦喂这些猪强多了,哈哈……”
“笑归笑,你扯上我干什么?女孩子养猪怎么了,告诉你,要是没我在这里,那还不累死你们!”赵静白了杨伟一眼,见大家静了下来,道:“我倒是有个想法,也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说!”杨伟伟人似的将手一挥,很有点领袖的样子,“我们这个是讲民主的,不是搞一言堂。筒子们都有什么意见想法都可以提出来的嘛!好的坏的都可以提,一切为了发展的需要嘛!”
见他这么说,赵静也笑了起来:“这样吧,我个人认为这个钱还是太少了。”
“就是就是,太少了!”胡磊又在旁边C嘴,“要有个千儿八百万的,直接卷了钱就跑路,天大地大哪里不是人间天堂?”
“去!你这家伙就是人来疯。”刘柳军推了胡磊一把,看着赵静道:“你接着说,别理他。”
“首先你这个修路就要一二十万,到最后就只剩下三十万了。再加上先前那姓黄的说的也有道理,农场里是应该有个车,到时候联系客户什么的都方便得多。再加上黄鳝苗到现在还没着落,总要先把钱准备好吧。”然后周围一圈的围墙要打起来,尽管说是栽了狗桔树,可等到那些苗种长起来能起到作用的时候,最起码也要个两三年。总不能说天天就靠人防着吧?”
赵静拿着杯子从茶瓶里倒满水,抿了一口。看着杯中升腾起来的袅袅白雾,又开口说道:“其实这些都只是小问题,关键是要看你杨老板具体是怎么想了。钱多有钱多得用法,钱少有钱少的用法。”
“这话又是什么意思?”杨伟实在是弄不明白,他只是个学电子出身的,半路出家和这些专业人士比起来终究还是差别很大。
“钱多,你可以建立自己的水产苗种基地,以后不管是说自己农场里养殖新品种,还是供应周围养殖户,都比现在强得多。另外,我们还可以到外面对市场进行一番考察,引进一些经济价值高一点的品种进行种植和养殖。其实我倒也不是说现在养这些螃蟹黄鳝就差了,这些东西的经济价值也不低。只是相对于那些名贵品种来说,这么大的面积终究还是有些浪费。至于说搞什么农产品水产品深加工之类的东西,这些都可以行得通啊,所以我说这个钱少了。当然,最后不管怎么样不是还剩下二十来万吗?可以先找点名贵品种进行一下尝试,也好为以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积累一下经验。”
杨伟听得这话,有点动心,却又拿不定注意,吭吭哧哧半天也没个P放出来:“嗯,这个啊?……”
赵静见他这副表情,心里也知道这杨伟是在盘算,毕竟那么多钱一下子要拿出来,任谁也得犹犹豫豫两天,说不得就进行总结了:“反正我的想法就是这样,以后这农场要发展肯定是会朝这些方面走的。不过你也别放在心上,这一口他也吃不成个胖子不是?”
这话不说还好,刚一说出口,就听到杨伟拍着大腿叫了起来:“哈哈,对啊。总是要朝这方面走的,还不如先尝试尝试。反正黄鳝苗也没进,不如就用那些网箱养点别的什么东西。要不然,那二十多万块钱我还不知道该怎么花出去呢!”
话都说成这样了,也就给那五十万贷款确定了使用方向,毕竟钱是他的,具体该怎么用怎么花那是他自己的事,其他人最多也就是作个建议而已。
和这些学生们交代了一声,杨伟便到习娃子家去了。到地方一问,这杨主任却是出门了。
“你那个叔子,前些天就晓得一天到晚蹲在家里喝闷酒,P事都不干。”习娃子他妈照旧一提起他男人就是满腹的怨气,“这些天湾子里的人都说要出钱修路,他比兔子跑得还勤快,每天天一亮就出去一直到天黑了才回来,到了家还是P事都不干。”
“呵呵,我叔子他这几天心里高兴啊,自然就有一点了,过不得两天就好了的。”杨伟却是知晓一点缘由的,说不得就要开导开导这个婶娘了,“再说了,他这样在村里,一年到头还不是一笔收入?”
“P的收入!人家做主任一年就可以往家里盖栋楼房起来,他呢?一个一把手当了十几年,搞了个啥?”主任婆娘一个劲撇嘴,“要不是我一年到头在鱼池上拼死拼活,只怕连习娃子结婚的钱都没有。”
“哈哈,气不过你就干脆不做事嘛,凭什么让他那么安逸?”杨伟大笑着,在这个婶娘的笑骂声中跨上自行车,飞快地跑了。
第五十一章修路了
隔老远就听到了杨保平的哈哈大笑声,看起来心情很是不错。~~~~的确,被刘家台的人给压了这么长时间,一朝得解自然就觉得身心舒畅,很有点农奴翻身做主人的味道。走到哪里都是一副大嗓门,生怕人家不知道他在这里。
本来照道理来说,这杨保平既然在村里做主任,那么杨家湾刘家台都是属于他的管辖范围,应该分不出什么里外亲疏来,可是这农村工作哪是那么容易说得清的?杨家湾村本来就是个自然村,村里最多的便是杨家人,所以从四九年建国以来杨姓一直牢牢地把持住了村里的行政工作。从主任到会计再到小队长,都是杨家人一手掌握,死死地不让外姓人冒出头来。
可前些天事情有了变化,刘家台那边居然不作声不作气一下子猛地冒出了刘家才这么个幺蛾子,这让一直信奉家国天下的杨主任很是郁闷了一段时间。好在自己这边杨家湾里头也紧接着就出来个杨伟,上报纸上电视名气大的很。随之而来的便是杨家人又凑在一起准备修路,这个工作着实让这个时刻以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杨主任一下子就来了精神。在自己的任上能做好这么一件造福子孙的大事,即便是日后下来了,那族谱上记载的功绩只怕也是大大的吧?
正在高谈阔论的杨保平眼睛尖,一下子就看见杨伟踩着破凤凰咯吱咯吱过来,停下口中的话题大声地打招呼:“儿子!干嘛去!”
在洪湖这边,如果年长者对未结婚之前的晚辈男娃儿表示喜欢或者亲热,会叫这男娃儿“儿子”,表明对他就好像是对自己的儿子一般。这杨保平当着大家的面这么称呼杨伟,喜欢亲热之意表露无疑,谁叫这杨伟给大家都长了脸面呢?
“呵呵,叔。”杨伟赶紧跳下车给大家散烟,那辆破的不成样子的凤凰车因为没了脚架的支撑哐的一声就倒在了地上。
“干嘛去?急急火火的?”杨保平点燃香烟,问道。
“我正到处找你呢!还不是因为那修路的事?”杨伟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道:“叔子,要不趁着大家都还没动工,先找工程队把我那修起来再说?”
杨保平还没开口呢,旁边听他说话的几个杨家人都是“咝”地吸了口冷气。要说这路可不是一米两米,而是以里来算的。要是到时候一起修路,家家户户都贴上一点,那倒不觉得有什么太大的难处。而听他杨伟话里的意思,先修他那里的话,肯定是他自己出钱。可这要真的是一个人出钱的话,那得要多少?他还真的当自己是刘家才了?
本来上回杨伟就和杨保平说过这件事,不过当时杨主任也没把这话放在心上,毕竟那些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说拿就能拿出来?还以为是这小家伙脸皮薄不好意思让大家帮忙贴补,说的场面话呢。可现在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提起这事,可想而知那肯定是要来真的了。
所以杨保平当时就很生气,这家伙到底是怎么想的?还亏得自己挨家挨户做工作让大家多分担点,给他减轻压力呢!想起这几天自己的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到头来还在大伙心里做了回恶人,杨保平就忍不住道:“我不是和你说过这事吗?你这么一搞,现在大伙儿都在心里怎么看我?人家还以为我杨保平想在这里面捞多少好处呢!”
“叔,这个真的是我不对。”杨伟反应过来,也觉得自己这么一来实在是让习娃子他爸太不好下台了,狠狠地抽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子,赶紧说好话:“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本来要是没钱的话,也只能让大家帮忙了。可是明天钱就可以到账,大家也都不富裕,家家户户都有难处,我要是还把那钱藏着掖着不拿出来要大家给我贴补,先不管别人嘴里怎么说就连我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啊!”
“你呀!”杨保平接过杨伟递过来的烟,啪地一声拿火机点燃,看着一脸诚恳的小伙子,过了半天才从嘴里蹦出一句话来:“你呀……你就是个苕!”
“你这个小儿子啊,一脑壳浆糊!不晓得他心里一天到晚想些什么!”晚上在杨宝山家里吃饭的时候,杨保平忿忿地喝口酒,向他这个本家哥哥告状:“保山哥,就凭你自己说,这一二十万随便搞点什么不好?”
“呵呵,儿子大了,还由得老子?”杨宝山苦笑着给杨保平杯里倒满酒,回头看着低头不做声的小儿子:“伟伟,还不敬你保平叔一杯?”
其实杨伟倒真的是想过就由湾子里的这些家贴补,自己闷声发大财。本来他就不是那种所谓“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高德大贤,看见好处不占天理不容,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去敲诈张顺风了。只不过后来一想,这让人帮忙是简单,可以后的人情怎么还?总不能说路刚一修好这杨宝山家的二儿子就拍拍P股不认账了吧?到时候随便来个人找你借钱还是什么的,你答应不答应?答应一个了,势必就有下一个,你又不能厚此薄彼,到时候大家都来了,你这农场要开支怎么办?好,不答应,这条路当初老子还出了钱的呢!这么快就不记得了?思前想后,还是自己出钱实在一点,也免得到时候扯不清楚。
“我这搞的都是些什么事哟!”这杨保平也不是外人,杨伟就把这些想法一五一十地全说了出来。倒是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杨主任的一肚子怨气:“你小子要是先跟我说一声,也不会弄得这么被动嘛!”
“呵呵,我先前不是没把握吗?”杨伟呵呵笑着,举起手中的杯子:“来,我再敬你一杯!明天等钱一拿到手,我们就去找那工程队谈这件事。”
整个湾子都沸腾了起来,大家都在谈论这杨伟修路的事,就连刘家台的人也不例外,比起当初刘家才一掷千金支援家乡建设引起的轰动还要大。毕竟人家那刘家才的身份地位和这些终日里在土里扒食的人相比起来那就是云泥之别天上地下,大家不是一个世界里的人,通常只能够当做一种传说来看待。而这杨伟呢,整天就在自己眼前打转,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现在活生生地就站在自己面前散烟呢!
现实比小说更yy,这句话是谁说的,杨家湾的人不知道。至于yy是什么意思,杨家湾的人也不知道。不过他们现在看着一辆辆拖着沙石水泥从远处刚修好的主路上突突地驶进往共大农场去的那条土路上的工程车,心里无一例外都是这么一个想法。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老子种了一辈子的地养了一辈子的四大家鱼,到头来还赶不上几个刚开始接触这个的毛孩子,这个想法让杨家湾老一辈的人物心里都充满了一种莫名的英雄末路式的伤感。不过再转头一想,难不成还要自己的这些子侄辈都跟自己一样,忙忙碌碌过一生到头来只落得几颗口粮?“青少年是早晨**点钟的太阳”,这个世界归根结底还是属于年轻人的啊!而自己这些老家伙,也该落伍了。
一共十九万块钱,杨伟都和人家说好了。材料,食宿全部不管,这工程队按照三米五宽二十公分厚的标准给他弄起来,和主路上的一样,这个里面也是没有加钢筋的。然后这十九万里面还包括了农场里面的几条水泥通道,好让日后喂食栽果实的时候拖个板车推个斗车什么的方便一点。当然,里面的肯定和外面是不能比了,纯粹就是属于帮忙性质的,用混凝土铺个六七公分厚便行,半天就可以弄好。工程进行的很顺利,老天爷也在帮忙,一直到工期结束,都是艳阳天。
杨伟在这段时间倒是不在家里,直到最后验收付尾款的时候才露了一次面,然后又闪人了,他要回驾校去。
自从和杨保平一起找施工队勘察路况丈量长度并敲定最终价钱之后,杨伟就到驾校去报名学车了。以后农场要发展,没个车还真的是不方便,再者这杨伟心里也认为自己好像老骑着个破自行车有点掉面子,正如那发贷款的黄主任说的一样,你小子要是真骑着烂自行车出门谈生意,人家理都懒得理你。
本来按照规矩应该是交了报名费之后驾校发上两本考试资料让你回家背熟,然后等到荆州考过笔试及格后方能上车。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钱还用得着去考笔试?干脆出钱买个驾照都没什么问题。不过杨伟不同,他压根儿就没有丝毫的驾驶经验,连手扶拖拉机都没开过。直接买个驾照的话,那不是害人吗?
不过笔试还是没到荆州去,出了四百块钱找人代考。连教练都是这么说,就算是你笔试考满分,实际C作不过关照样还是马路杀手。说不得杨伟就只有老老实实地蹲在驾校里了,每天把那个东风汽油车挪来挪去的,机械方向盘拉得胳膊都快肿了起来,手上也起了一层老茧。
第五十二章孔雀(第三更)
嗯嗯……下了三江,接着又上了分类主打,高兴一个先……
刚到驾校时,杨伟还闹出了一个笑话。那天上车之前,教练让他把水箱里的水加满,可这小子倒好,从来没碰过汽车,哪里知道水箱在什么地方?提着水桶绕着汽车转了几圈,跑过来找教练要钥匙,原来这家伙把那汽车油箱给当成水箱了,嘴里还振振有辞:那么大个筒子装水,还拿个盖子锁着,累不累啊!
经过在驾校的一个月时间学习,杨伟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比如说汽车轮胎,那个是有正反丝芽的,左边的全部都是反丝,只有右边才是正的,也就是说不管左右,车轮胎上面的拧紧螺母朝前方扭才是紧,反之则是松。因为汽车朝前跑,车轮上的螺丝帽也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向前越旋越紧,要不然,只怕跑到半路便得下车寻轮胎了。像这些方面的东西还有很多,没碰过汽车的人自然是不知道。
交了三千块钱,杨伟连荆州都没去一趟,就回家等着到时候拿驾照了。倒不是他对自己没信心,而是实在没时间。再说了,去来一趟花费也要不少,倒不如直接干脆点出钱要驾校代办算了,反正学了一个月的大东风,等执照下来了之后开个小面包还不就是像好玩一样?
接下来的时间杨伟便要开始到处去寻访那些高价格的鱼种了。可是要么是海鱼,要么就对水域水质要求特别高,反正总是找不到什么好的适合江汉平原上鱼塘或者网箱养殖的物种。看着时间一天天紧迫起来,杨伟就想了,要不干脆今年就先养一年黄鳝,把那钱留着做点别的什么。
问了一下他爸,也是拿不定主意。杨宝山是老养殖户了,不过他在行的也就只是四大家鱼之类的,其他的品种他也没有关注过。哪里能有什么好的建议给他?问那些学生,经过一番对比研究,还是黄鳝好养。其他的鱼种产量高的吧价不贵,价钱贵的吧它对环境要求又高。
打个电话给百里教授,那教授就说了:“你为什么就偏偏要养水里的东西,不是还有三百多亩地吗,你就不能在这上面打打主意想想办法?”
一番话说得杨伟满头大汗。是啊,我就为什么偏偏要去养这水里的东西?还是从小到大形成的一个惯性思维的影响,他老子养了一辈子的鱼,好容易到他这代说不养四大家鱼了,可从小与水与鱼塘结下的感情偏偏又在这方面给了他极大的影响,也可以说是一种习惯吧,一说养殖就想到水产方面上去了。
至于说地里可以养殖的东西,可以种植的东西,那可是太多了。他那几个员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个不停,自把个杨老板弄得头晕脑胀不知道该怎么才好,这个说种菌子,蘑菇香菇木耳之类的,都是抢手货,还不累人。那个说养兔子,反正马上地里的那些青饲料都长起来了,苦荬菜用来喂兔子那是再好不过了。反正说的都有道理,钱景都是十分地广阔。
到最后还是赵静提出来建议:“要不,我们养孔雀?”
养孔雀?这话一说出来,大家都不做声了。孔雀?开屏的那个孔雀?
“会不会太那个了一点?”杨伟摸了摸鼻子,苦笑道:“那玩意一般人养的起吗?”
“怎么养不起?你以为孔雀有多贵还是怎么的?”赵静笑了起来,“现在市场上孔雀价钱差不多是每斤六十到一百之间,按照一只孔雀十斤R来算,最高也就一千块。谁说养不起?”
“电视里面看到的那个孔雀不是很大个吗?才十斤R?”杨伟很是疑惑。说实话,他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孔雀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再说了,这孔雀可是保护动物,你能把它养起来?”
这就是杨伟自己孤陋寡闻了。孔雀有蓝孔雀和绿孔雀之分,绿孔雀仅分布于云南南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可是不能动歪脑筋的。而赵静说的孔雀,则是指蓝孔雀,也是国家鼓励养殖的品种,集观赏食用于一身。近两年国内开始有人尝试养殖,都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呵呵,说真的这些东西我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的。”杨伟不好意思地笑笑,“就算是想养殖这个,我又要到哪里去进种苗?种苗进了之后,销路又怎么样?总不可能就放在农场里自己看吧?”
“销路到处都是,只要你有货源还愁没销路?人家宾馆酒店等着要呢!”赵静看着有些动心的杨伟,一脸的坏笑,“至于种苗的话,你去找百里教授攀攀交情,要多少有多少。”
原来,这百里教授家里也是有农场的,由他儿子管理着,比杨伟这个那就要大得多了,好几座山呢!不过那是在东北,一般的养殖种植项目和江汉平原上面由于气候环境的差别倒也没什么相同的地方。据赵静所说,共大农场和人家那个比起来,就是巴掌大个地方。不对,巴掌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个指甲盖。孔雀那边也是有养殖的,技术方面也很成熟。
当下杨伟便又是一个电话打过去,刚提了孔雀两个字,就听到百里教授在电话那头笑了起来:“我就知道这丫头靠不住……”
还真的是有这么一回事!杨伟当即从柜子里提了壶莲子酒,清好两件衣服便坐车直奔武汉。到农大时天已经黑了,刚说和上回一样找个招待所住下明天再到学校里去,手机响了。
这手机还是上回到市驾校去学车的时候顺便买的,花了三千多块大洋,很新潮的那种,把当时一同学车的几个学员都羡慕得要死。不过和他爸说的一样,这玩意好看归好看,终究还是没什么实用价值,家里头都两个座机了,还买个这东西起什么作用?再说,农场里头信号老是不好,从来没超过两格,经常就是打着打着便挂了,再打它还不在服务区。通常杨伟也就把它当闹钟用,平时没事拿出来看看时间,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铃声响了半天,他却跟个没事人似的径直朝前走,要不是周围路人全都一脸诡异地看着自己,只怕他还搞不清楚原来这东西到武汉了还可以正常使用呢。
电话是百里教授打来的,要他直接就到教师宿舍楼那边去。将手机放到腰间的皮套里,扣上盖子,杨伟提着塑料壶进了农大。照例登记,询问,打听到教授的地址后便直接过去。别的礼物倒是丁点儿没买,就是一个五斤塑料壶装着的莲酒,通过这么多回的交道,他也算是清楚这老教授的为人了。
按响门铃,马上就听到门锁的响动,百里教授大声笑着从里面把门打开:“哈哈,我就算准了你这小家伙这个时候会来。快进来!”
“第一回登门,也没别买别的什么东西,就只有这一壶一直从家里带过来的莲子酒。”杨伟笑着,把那壶酒放到茶几上,“教授这些天身体还好吧?”
“不好!”百里教授答道,看杨伟一脸疑惑,立马哈哈大笑起来:“上回气得不轻,不过现在好起来了,打的死老虎呢!”
“那次是我们的错,不过您一走我们就全搞好了,他们几个也都做了检讨的。”杨伟见教授这么说,赶紧替几个手下开脱:“现在一个个都认真的很呢!”
“这个不说了,年轻人嘛,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然后改过来就好。”老教授话音一转,看着茶几上的那个塑料壶,道:“你也知道是第一回到我家来,就提这么个玩意儿?”
“市面上的那些东西我又怕您不喜欢,再说了,我要真的是大包小包过来,您老还能让我进门?”杨伟知道这老头在开玩笑,也配合着做了副苦脸出来。
“你别说,我还就惦记着这个东西。外面喝不到啊!”教授站了起来,宝贝似的把这塑料壶放到旁边餐厅的桌子上,冲厨房里头叫道:“我说老婆子,你就不能快点?炒几个菜你都磨磨唧唧半天时间。”
里头也有声音传出来:“莫催,马上就好。”
“小杨,过来帮忙端菜!咱爷俩先喝酒,不等你胡乃乃了。”百里教授也不客气,招手就要杨伟过去。
百里教授的爱人姓胡,很精神的一个老太太。她倒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有着武汉人式的豪爽与大方,与这百里教授倒很是登对,“对啊,小杨你们先吃,我这里马上就好了。”
拗不过这两人,杨伟只好把菜端上桌便坐了下来,两人边喝边聊。教授喝得是杨伟今天带过来的莲子酒,透明的玻璃杯中映着淡黄色的酒Y,几颗泡开的莲子在中间载沉载浮,酒香中带着淡淡的荷叶清香。杨伟就没这个福气了,那教授拿这酒当宝贝似的,哪里肯分他一点?直接从酒柜里抽出瓶五粮Y丢过去:“这瓶是你的,别惦记我那点。”
“德行!”胡乃乃将最后一盘菜端了过来,正好见着这一幕,笑道:“总是听这老家伙嘴里说小杨小杨的,这下可是见到真人了。到这就跟在家里一样,千万别客气。”
“要讲客气那就该他饿肚子!”百里教授也笑了起来,“小杨,来尝尝你胡乃乃做的菜味道怎么样?”
味道实在是好极了!对着这满满的一桌子菜,杨伟直恨不得把舌头都给吞进肚里去,直接就用行动来回答老教授的这个问题。
嗯嗯……求收藏,谢谢。
第五十三章钓捕甲鱼(上)
晚上,杨伟就在百里教授家里过夜,教授说了:“家里又不是没地方给你睡,还出去花那冤枉钱作甚?正好咱爷俩也能多亲近亲近。”说话间胡乃乃就把客房收拾好了,哪里还容得他矫情?
两人一直谈到半夜,若不是杨伟怕太晚了百里教授身体不舒服劝了好几遍,只怕这两人要说到天亮去。天南地北,各地的农场情况,把个杨伟说的那是一头的汗,他还以为自己搞这么一个东西就很了不起呢,当真是坐井观天了。同时经过一番分析,杨伟也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步子拉的太快,太急切。当初赶鸭子上架,匆匆忙忙间上马,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到市场方面的因素。品种虽然多,有拿得出手的精品吗?还有,信息不够丰富,视野不够开阔。周围或者说国内其他农场有什么新品种,新思路,杨伟他不清楚。以后具体该往那些方向发展,他还是不清楚。消息闭塞,头脑僵化,哪里像个年轻人?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点,教授要去上班,杨伟便跟了出来,他要到新洲那边去看看黄鳝苗。至于孔雀的问题,教授说了,那不是个问题。最迟两个星期就可以运到洪湖,倒不用他亲自跑去东北了。
新洲处在武汉的东部,建材电力造纸纺织等产业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不过相对于这些来说,做养殖的洪湖人眼里的新洲,就是一个大的黄鳝种苗提供基地。大部分的洪湖人购买黄鳝种苗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那里。倒不是说新洲的黄鳝苗要比别的地方便宜,而是因为环境气候的原因,新洲出的种苗在洪湖不会出现或者很少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
杨伟是一个人去的,这回只是看看而已,并没有打算现在就买回去。因为天气预报说了,这几天会有雨。据那些有经验的养殖户讲,如果黄鳝种苗在下雨的时候放进去的话,容易生病不说,它还一年到头光吃饲料不长个,投下去多大到时候起鳝鱼还是多大,当然,这是属于一种迷信的范围了。不过大家都是这么说,保不准还真的会有这么回事呢!
在新洲阳逻转了一圈,最后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来到一个黄鳝养殖种苗供应基地。~~~~好家伙!一眼望去那水面都看不到边了,里面全是网箱。杨伟数了数,这网箱怕没有几千口!比起这个来,自己的两百口连人家的零头都算不上。
接待他的是一个四十多岁姓李的中年男人,很是热情。这男人先前见他在水边站了半天,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路数,说不得就进前来问一声,结果倒是让自己很是吃了一惊。洪湖来进种苗的人自己见得多了,可像这样一口气就说要两百口标准箱的,终究还是少见。
按照一口标准箱底板面积为十个平方,一个平方投苗三到四斤来算,两百口网箱就要七千多斤,而现在黄鳝苗市价十四块,也就是说这小伙子一个人就要买近十万块钱。这倒是笔大生意,那男人不热情就真的是见了鬼了。尽管杨伟一再说明自己这回只是过来看看,买不买还难说,还是无法拒绝主人的热情,到最后只好留下联系方式方才脱身。
到百里教授家过了一夜,杨伟也算是理清楚了一点头绪。这黄鳝还是要养的,等迅速地完成原始资金积累之后便开始转型,最后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养殖种植之路。
回到农场,杨伟便开始和几个男学生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