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网游之莽荒纪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八章 噬铁虫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解下面罩,杨秋重新回到光明,即使这昏暗的灯光看不了多远。这是的杨秋发现自己坐在一堆铁锭和铁矿石当中。杨秋捉起右手边的一块铁矿,查探术用出。精铁锭:进过精炼的铁锭,可以用来制作工具。这是比杨秋以前打制出来的铁锭还要高级一点的东西,杨秋在内测的时候也是见了不少,其实这个东西就是将铁矿石炼制成铁锭之后,继续锤炼,到了一定的地步,打制成武器,就是精铁级的,比如精铁剑、精铁刀,要是不选择打制成型,留着铁锭的模样,就是精铁锭了。精铁锭这东西比比铁锭贵得多,一块铁匠铺回收都是20的铜币,杨秋身周现在散落这十几块精铁锭,要是捡起来即使两个多的银币。当然,杨秋回的目的可不是这些东西,杨秋丢下精铁矿,换成蹲着,在地上仔细的,精铁锭只是杨秋意料之外的东西,杨秋完全不在意。杨秋仔仔细细的将附件的地面过一遍,要不是不可能,都打算挖地三尺了。几分钟过来,杨秋停下了的动作,手上多了一些东西。杨秋站起来,伸开手,看着手上的银币和金币,无声的笑了起来。其实杨秋找到的东西不止这些,还有53个铜币,但是杨秋之前都收进背包里了。杨秋不用数就知道手上还有24个银币和2个金币。杨秋的收获的这些钱币还要从偷袭杨秋的这只怪物起。噬铁虫等级:10血量:1000技能:吞噬、催眠、酸液喷射(噬铁虫是一种活跃在铁矿中的虫子,来去无踪,是铁矿中最危险的杀手)这是杨秋刚才用查探术得到的资料,这些资料每个能够接近噬铁虫的玩家都能得到,但是对于攻略噬铁虫没有丝毫的作用。甜井村的范围很大,周围的野怪很多,从老村长那么买到的地图只是包括一部分常见的野怪,而更多危险、行踪诡秘的怪物却没有,而这噬铁虫就是其中之一。杨秋在内测的时候曾经进入过矿洞过几次,当然不是摸金大将这个账号,是后面重新创的账号。每一次在探索矿洞的时候都是以没不知道的方式偷袭死去为结局。死了几次之后,这个矿洞就成了杨秋的一个阴影,杨秋跟破风老王了解过,他们的是在矿洞里被偷袭,袭击者很是狡猾,即使组队进来也会被噬铁虫一一偷袭而死,但是没有谁能发现是怎么死的,也不知道偷袭者到底是谁。而且这噬铁虫在矿洞里能挖铁矿的地方都会出没,以至于现在莽荒纪年里的矿工都是一级,一倍第一次死亡之后当级经验掉光,而当第二次以上死亡,不管有没有经验,强制掉一级。而高手都在噬铁虫面前毫无办法,更别是这些矿工了。杨秋在使用一叶知秋这个账号的时候,在离开甜井村之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后终于找到了令杨秋死掉几次的罪魁祸首。杨秋被噬铁虫偷袭就是两个技能的结合,噬铁虫能在铁矿里毫无阻碍的移动,就如同鱼儿在水中游泳一般。如此噬铁虫能在各个方位出其不意的使用吞噬这个技能将目标吞到一个充满酸液的空间里,在吞噬的第一时间噬铁虫还会使用催眠这个技能。两个技能结合之下,噬铁虫在甜井村这个等级上限为10级的地方几乎是没有敌手的。要是体质能扛得住酸液的腐蚀,意志力肯定不够抵抗催眠这个技能。而加点意志力,那下场更加惨,有人尝试过被浸泡在酸液里吗?当然,这是在不知道噬铁虫具体属性的情况下,玩家当然是遇到一次死一次。而杨秋知道了噬铁虫的资料之后,就开始琢磨杀死噬铁虫的方法。要知道书本上的资料可不想查探术那么简略,杨秋可是得知,噬铁虫在金属方面只能消化铁,而金银铜都不能消化,再加上噬铁虫又是喜欢偷袭矿工。杨秋可不相信噬铁虫被设计出来就是虐矿工的,高难度的击杀必然有高收获。这不,噬铁虫被杀之后,是铁变成十几块精铁锭和一堆的铁矿石,甚至还爆出了钱币,这是杨秋在莽荒纪年第一次发现不是人形的野怪还能爆钱币的。这爆出来的东西比常见的10级野怪要多一些,而且还不用采集,直接就是可以无限重叠的钱币,那叫一个舒服。刚才被挤出来的时候百炼单刀就脱手了,现在战利品也看完了,杨秋将百炼单刀捡回来。这才发现百炼单刀被腐蚀得有些严重。整把刀就烧红的地方和杨秋手手抓的地方没被腐蚀,而木柄现在缩了一圈,刀身则是出现一些坑。一个查探术丢下去,杨秋心里一惊——百炼单刀的耐久度只剩下了一半。杨秋赶紧查看身上的不漏金身套装。还好,没有倍腐蚀的痕迹,但是每个散件都是下降了20点的耐久度。战利品和战损都统计还,但是杨秋没有立即出发,他现在的血量还没满,杨秋可不敢冒险。等着血量的恢复,杨秋在思考着之前一站的得失。杨秋的策略无疑是成功了,加点意志,还有咬舌自残挣脱了催眠。定制的耐腐蚀皮甲成功让杨秋有了反击的机会。不过杨秋也是发现自己自己选择的武器不太对,百炼单刀样式接近于唐刀,刀尖角状,适合劈砍而不适合刺这个攻击方式。而且不论是铁质刀身和木质刀柄都容易被腐蚀,这样子消耗太大。心里一直想着新武器的问题,杨秋一边等待血量的恢复。等到血差不多满了,杨秋重新带上面罩,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杨秋依仗的是一种奇特的感觉,毕竟杨秋的意志不够,还得刺激才能破解催眠术。这种感觉也是杨秋进入莽荒纪年里才发现的,在杨秋看来似乎是传中武功的一种境界“秋风未到,蝉先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